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
发布时间:2025-11-05 01:54:32

  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显微镜下的纳博科夫《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上、下册),[新西兰]布莱恩博伊德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定价:80.00元

  无疑,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成名,与他的备受争议是分不开的。1954年,纳博科夫把刚完成的小说稿《洛丽塔》交给了出版商,先后曾被四家出版社拒绝。有出版商如此回答作家的质疑:“对几个上了年纪阅读能力差的人来说,是一部令人憎恶的小说。”据说,也有出版商告诉他,如果出版了纳博科夫的这本小说,自己就可能进监狱。

  一个喜欢把玩细节的纳博科夫,一个骨子里擅长俄罗斯小说繁文缛节的纳博科夫,以及一个美国式狂想与自信的纳博科夫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混合体。翻读《洛丽塔》,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或许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琐碎与敏感,或者是托尔斯泰式的长篇叙述的冗长。不过,很幸运的是,作家讲述了一个完全离经叛道的故事,使之赢得了大批的读者。至于冗长的心理描写,则因为故事的别致而丝毫不显得啰嗦。这,就是选择故事的重要性。

  新西兰作家博伊德推出了纳博科夫的传记《纳博科夫传》。传记共分两部分,2009年,其第一部分《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在国内出版,引发好评如潮。时隔两年,其第二部分《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再次出版。

  美国,相对于作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这里是他的避难所,是他最终放弃俄语而改用英语写作的地方;他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新的蝴蝶品种,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在这里写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学讲稿,翻译、评注了备受争议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更重要的,他在这里创作了让他名扬天下的《洛丽塔》。1959年,纳博科夫去了欧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纳博科夫的后半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时期”。

  属于纳博科夫的“美国时期”,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作家,值得一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作为传记的撰写者,博伊德以一种准确而从容不迫的笔调追踪纳博科夫美国时期的生命轨迹:他不断的搬迁,他的艰难求职,他的捕蝶与写作活动,他的成名与迁居欧洲,他跟威尔逊友谊的始末,他与出版商、采访人及传记家的交往,他的疾病与去世

  众所周知,与其他艺术家类似,作家出卖的是个人的想象能力。尤其是,构筑细节的能力。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就是细节的艺术,而博伊德的文本分析则堪称小说细读法的范例,他让我们深悟到细节之于纳博科夫小说的决定性意义。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纳博科夫的世界中那一幕幕以想象力为主人公的奇幻剧,正是依靠想象力,纳博科夫将非常个人化的经验点化成了非个人化的艺术,将寻常普通、杂乱无章的生活世界幻化成了神奇新颖、和谐有序的艺术世界。

  这本《纳博科夫传》,是广西师范大学新近推出的“文学纪念碑”的一部分。除了该书以外,尚有《尼古拉果戈理》、《玛丽塔兹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薇拉: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以及《黛安阿勃丝传》等几本文学传记待出。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真正的文学家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现实中的纪念碑固然不少,但,能够在读者内心深处竖立起来的,却为数不多。这套文学家传记的出版,想来确有类似的目的吧。